从满心欢喜到应用狂潮,再到负面消息不断,风靡全球长达九个月的 chatgpt 真实的生存之路似乎并不好走。
如今,据外媒 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报道,如果 openai 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烧钱,极有可能会在 2024 年底破产。
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,主要有三层因素。
1
每日耗费 70 万美元,谁来维持大模型巨大的开销?
一直以来,openai 从未对外透露过其运行大模型的真实成本。
众人只知道,最初一心想要促进和发展友好的人工智能使人类整体受益的 openai,在外界的不解和指责声中于 2019 年从非营利性质转向了营利。
因为彼时无论是开发通用机器人,还是研究大模型,都需要巨大的开销,那时在 2018 年夏天,仅仅训练 openai 的 dota 2 机器人就需要从 google 租用 128,000 个 cpu 和 256 个 gpu,持续数周。
所以,要是再不转向营利性质,openai 可能在当时就已濒临破产。
时下,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指出,仅是运行人工智能服务 chatgpt,openai 每天就要花费近 70 万美元。
尽管 openai 的掌舵者 altman 正在尝试将 gpt-3.5 和 gpt-4 商业化去赚钱,但 openai 仍远远未达到收支平衡,而盈利能力仍然是一个天方夜谭。
其实在今年 5 月,the information 就曾报道,因为大模型需要耗费巨大的算力资源和数据,以及其背后运营也要付出不菲的开销,仅是在 2022 年,openai 总计损失达到了 5.4 亿美元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产生的收入只有 2800 万美元。
2
狂欢潮退却,chatgpt 流量大幅下降,谁来促活?
在运营成本每日高达 70 万美元的情况下,chatgpt 流量却在持续下降。
根据网站数据分析工具 similarweb 调查显示,chatgpt 访问量增长率在过去几个月间一直在下滑,1 月份的环比增长率为 131.6%,2 月份为 62.5%,3 月份为 55.8%,4 月份大幅下滑至 12.6%,到了 5 月份的环比增长率仅为 2.8%。
后来,chatgpt 网站(chat.openai.com)的全球桌面和移动网络流量从 5 月到 6 月共下降了 9.7%。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大量使用 chatgpt 的学生群体在这个期间开始放暑假了,所以一时之间少了很多用户;另一方面,也可能是因为 openai 发布了 chatgpt api,导致很多第三方开发商可以构建自己的对话机器人,而不是使用 chatgpt 原型产品。
然而,数据进一步显示,6 月份 chatgpt 还有 17 亿用户,但是到了 7 月底,用户数量已经下降至 15 亿,环比下降了 12%。
基于此,来自 x(前身为 twitter)平台的用户透露道,如今 chatgpt 越来越没人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公司开始禁止员工使用 chatgpt 进行工作,但是允许他们使用 api 来将大模型应用在不同的工作流程中。
3
meta 和微软牵手,如何抵抗开源大模型带来的外部竞争压力?
过去几个月来,放眼整个行业,无数创业公司发布大模型产品,直言要对标 openai,实则真正能够与之抗衡的却寥寥无几。
然而,开源大模型的兴起,确实让 openai 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一个月前,meta 最新发布了一款新的 ai 模型 llama 2,其不仅开源,而且它可以被免费地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。
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,meta 与微软开展了合作,推动 llama 2 的应用。
在这种情况下,相比 openai 提供的付费、专有和限制版本,第三方开放商似乎更愿意选择开放还免费的 llama 2。
这一点上,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在报道中也表示,人工智能开发人员 santiago 发推文称,“我已经与两家初创公司进行了交谈,他们正在从专有模型迁移到 llama 2。”
4
自救:ipo 似乎走不通
内忧外患之下,openai 有什么自救的方式?
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报道指出,对于 openai、anthropic 或 inflection 等任何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,进入首次公开募股 (ipo) 市场向业务注入更多现金还为时过早。investopedia 的一份报告称,ipo 至少需要 10 年的运营和 1 亿美元的收入才能成功。
而且,除了以上三项挑战之外,sam altman 多次也公开提到 gpu 的缺乏阻碍了公司训练新模型的能力。
虽然微软此前宣布,会对 openai 进行“多年、数十亿美元”投资扩展,但 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分析称,微软对 openai 的 100 亿美元投资只够维持该公司目前正常运营。
另外,openai 预计 2023 年年收入将达到 2 亿美元,并预计在 2024 年达到 10 亿美元,这似乎不太可能,因为亏损只会越来越大。
要问为什么亏损会越来越大:
一方面,openai 向付费版本的转变或许可以赚到一定的资金,不过预期收入可能来自 api 和使用基于 gpt-4 的聊天机器人或其他产品(例如 dall-e2)的用户,目前这方面的财务数据仍然模糊不清。
其次,openai 当初集结了 ai 领域非常多的顶尖人才,用人付出的酬劳也是相当的高。
再者,此前据 the verge 透露,微软给 openai 投资的前提是,「微软在前期有权获得 openai 75% 的利润,直到它赚回投资的 100 亿美元,以及微软早期投资该公司的额外 30 亿美元;随后当 openai 的利润达到 920 亿美元后,微软获得 openai 利润的比例降至 49%;最后,当 openai 的利润达到 1500 亿美元之后,openai 才能获得公司 100% 的股份」。所以说,openai 前期在营利时,主要利润都会进入微软和其他新近投资者的口袋。
此外,openai 已经开始申请一个关于“gpt-5”的商标了,这表明 openai 可能计划很快推出另一种大型语言模型,又是需要一大笔费用加持。
所以说,在如此“烧钱”的情况下,openai 如何维持日常运营和留住人才都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件事。
基于此,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认为,如果 openai 不能很快获得更多资金支持,那么该公司可能不得不在 2024 年底之前申请破产。
5
用户看法:微软可能会接手一切
不过,在部分用户看来,openai 目前正在通过 api 赚钱,并且许多公司也在使用它,其运行成本应该不至于让其直接走向倒闭。
也有用户指出,“这里的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其他成本,如培训、微调、虚高的工资,最重要的是来自其他基于云的人工智能模型的竞争,尤其是 0 美元或接近免费的人工智能模型及其服务。最终,后者会迎头赶上。
对于 openai 而言,gpt-5 的训练时间会更长,与此同时,由于 openai 的人工智能模型开始退化,导致他们目前无法提高价格。
虽然 2024 年倒闭不太可能,但是我能预测的唯一结果是,openai 将不得不在未来 4-6 年内上市,或者被微软 100% 收购。”
最后,还有网友担心预测成功,为 openai 出谋划策:
「如果降低免费模式的功能,同时提高 plus 的价格,那么 openai 内部对收入和利润率的预测将会非常有趣。
对于我们这些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用、非常便宜的服务的人来说,目前的战略除了让 openai 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谷歌之外,似乎并没有其他目标。
我希望看到 openai 可以以合理、现实的收费模式维持生存,也很好奇他们认为未来的道路是什么——破产显然不是他们最终的意图。」